武汉博物馆

+收藏:http://whmuseum.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图文:《内蒙古包头岩画唐卡文物精品展》亮相江城
2011-01-28    浏览(1184)        来源:武汉博物馆 官方网站

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武汉市民元旦期间的节日文化生活,经过数月的精心策划与筹备,武汉博物馆与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通力合作,联袂推出《草原古韵塞外风情-内蒙古包头岩画唐卡文物精品展》,传播多姿多彩的草原文化,让武汉市民近距离了解悠久灿烂的草原文明和旖旎粗犷的塞外风情。

包头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南临黄河,中亘阴山,北拥草原,地肥水美,物产丰饶,被誉为“塞外鹿城”,因地理位置险要,另有“阴山管钥”之称。包头历来都是我国北方草原民族活动的主要舞台,先后有鬼方、猃狁、狄、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数千年来,历朝历代在此逐鹿开疆,和亲修好,互市通商,屯垦戍边。包头先民在建设富饶美丽的家园的同时,也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草原文化。

“唐卡”,也叫唐噶、唐喀,系藏语音译,意为绘制在布上的卷轴画,是藏传佛教传播教义的重要工具,多在寺院殿堂张挂和信徒供奉,其题材内容也多以反映佛教内容的尊像和教义为主,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如佛像、菩萨像、护法神像、高僧大德、佛传、佛教胜迹、曼陀罗等,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株奇葩。唐卡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技法,其绘制有着严格的规定,画工必须按照佛教经典中的仪轨绘制,从而使唐卡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方法和程式。古代唐卡绘制的颜料均为矿物及植物颜料,并在颜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动物胶和牛胆汁,虽历经数百年,画面依然色泽鲜艳,流传久远而不褪色。

本次展出的珍贵藏传佛教唐卡、岩画及历史民族文物共100余件。其中,39件唐卡都是清代作品,依据绘画内容分为佛像、菩萨与佛母、金刚、护法神、高僧与大德、曼陀罗与佛塔等六大部分,均为内蒙古包头博物馆从百余幅唐卡藏品中遴选出来的精品。如描绘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化事迹的一组《佛传图》,释迦牟尼居中心,四边画其一生中的某一故事,“四相图”画佛陀“诞生、成道、说法、涅?”四件事;“八相图”则画佛陀“受胎、诞生、出游、愈城、降魔、成道、说法、涅?”等八件事。这种佛传图有百幅,也有108幅的,故事情节丰富,人物栩栩如生,画面光彩照人。

岩画是古代人类刻画于岩石上的图像,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丰富,记录了内蒙古西部地区史前时期至各个历史时期先民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人类用绘画形式记录自己发展历程的生动图解。本次展出的17件岩画,大小不一,姿态各异,以其丰富详实的文化内涵和古朴童真的艺术手法,涵盖了远古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经济活动、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审美观念、部族战争、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想象宏丽,感情浓烈,意象丰富,古朴自然。如《犬?鹰?马》,采集于巴彦淖而市乌拉特中旗温根镇几公海勒斯太山,在厚重的岩石上凿刻制作。上部画面的马为春秋时期的作品,在马身上刻有一只鹰,为“打破关系”;画面下部左侧为一只犬,右侧为一匹马,属汉代作品。从中可以管窥内蒙古西部地区岩画风貌之一斑,领悟到岩画意境深邃的艺术真谛。此外,还有石箭镞、骨项饰、骨簪、双环首青铜短剑、青铜戈、“单于和亲”瓦当、陶俑、西夏铜印、牛腿瓶、玉帽顶饰等内容丰富的历史文物,上溯自距今已有几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下至元代,内容涵盖兵器、配饰、生活用具、冥器、建筑材料等各个方面,琳琅满目,美轮美奂,每一件都是一段历史的诠释,从中可以触摸到厚重大漠历史发展的沧桑脉搏。

这些精美的唐卡、岩画和文物,可以说是塞外漠北、中原地区及中、西亚各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显影,真实地反映了古代草原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和艺术成就,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扇窗口,江城人民会感受到草原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为北方草原的异域风情而深深陶醉。

本展览2010年12月22日开幕,展期二个月。

标签:包头,画唐卡文物,精品展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